为进一步加快“温暖工程”实施进度,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旗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旗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关于全旗城镇供热“温暖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
为做好此项工作,旗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供热企业、老旧小区、施工现场等地,围绕“温暖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调研了解到,近年来,旗人民政府深刻把握实施温暖工程对办好习交给内蒙古自治区两件大事和建设美丽“暖城”的重要意义,精准施策、强化保障,着力解决了一些供热堵点难点问题。为保障2024年冬季供暖季需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投资1700万元对现有2台70兆瓦热源锅炉进行维修改造,2025年计划新建116兆瓦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二是在推进市政供热管网改造方面,一方面,投资1365.29万元,改造蒙小学、工业园区、巴音小区等7个片区供热一次管网2.8公里;投资2426.29万元,改造扶贫小区、鑫悦小区、城川热源厂至兴源街管道等13个片区(17个小区)的老旧供热管网41公里,热能输送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投资962万元,新建换热站4座,铺设配套管网3.7千米,同步推进换热站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全面推进智慧供热系统建设,推进既有热源、换热站智能化感知改造,实现在线安全监控、及时预警。三是在加强供热应急保障方面,出台了《鄂托克前旗集中供热事故应急处置专项预案》,做到人员队伍、机具设备、技术方案、备品备件“四到位”,同时计划采购应急热源车、应急抢修车各1辆,购置各类电暖气500个,确保突发事件有效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旗实际,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科学规划热源布局,加快推进供热专项规划的编制,对热力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供热负荷集中或增长较快的区域增设热源点,以实现热源的均衡分布。对热源容量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容或调整,同时探索开辟新热源,充分利用我旗丰富的地热资源、清洁能源,分步梯次推进新热源开发。二是推动管网更新改造,强化供热保障能力。加大供热管网规划力度,对热源、管网、用户端各环节、全链条进行摸底排查,建立档案信息库,为管理、维护提供详实数据。扎实开展“冬病夏治”专项整治行动,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城市更新行动等政策支持,推动管网更新改造与其他工程合并实施,一体推进。三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升供热服务质量与效率。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供热企业、物业公司及社区代表组成的联合监管小组,协调解决跨单位、跨部门的供热问题,明确建设单位、物业公司、供热企业的管护责任,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健全完善供热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对供热企业评价考核管理,提升供热企业服务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对供热参数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实时、全面监测供热系统的运行情况。四是加强统筹协调机制,共筑温暖民心工程。加大供热智能化的资金投入,加强室温监测与延伸服务,相关部门与供热服务企业要加强协调联动,主动公开相关信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完善应急处理体系及相关预案,配齐配足基层专业应急队伍,加大日常巡检力度,确保在出现管道损坏、设备故障、极端天气等情况时,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妥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